0531-59534953

15853110657(微信同号)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

详细说明

河道长制久清藻污处理

收藏
  • 商品说明

水体黑臭的原因主要是氮、磷带来的富营养化和底泥厌氧反应释放硫化物带来的异味,当前针对河道、湖泊水体修复策略应考虑原位、异位修复结合,近期物化处理与远期生态修复分步进行。

国内外常见的底泥污染原位控制技术主要有底泥疏浚工程技术、原位覆盖技术、深层曝气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底泥疏浚会明显扰乱底泥结构,甚至会导致底泥中污染物释放而对上覆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疏浚出的泥沙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而且泥沙处置费用高。据研究表明,在控制底泥中营养盐释放过程中,深层曝气技术也不总是有效的。目前,对于化学修复技术对底泥污染控制上存在较大争议。一般来说,原位覆盖是指利用具有阻隔及吸附作用良好的材料覆盖于受污染的底泥上,控制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覆水体释放。较疏浚技术而言,原位覆盖技术可减少底泥再悬浮现象,无需处置疏浚后的泥沙,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本技术近期物化处理包括水体上覆水的净化和底泥原位吸附控制技术;远期包括曝气改善有氧环境和营造生态河底泊岸方式。

上覆水的净化采用投加无二次污染的复合缓释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氮及藻类,降低污染物浓度的同时,提高水体透明度和含氧量,在外源输入控制的前提下保障水体上覆水的水质。

底泥原位吸附控制技术是选取使用改性粉煤灰、改性底泥、水厂沉淀泥、熟石灰、水生植物种子、包埋古生物菌及其他辅助材料制作一种可以去除黑臭底泥中的氮、磷以及硫化物污染的覆盖件,各材料按照一定比例组合,水泥作为黏合剂,制成不等粒径的颗粒,均匀的平铺于土工布内,制作成覆盖件,适用于流动景观河道(水体)的底泥治理。而对于流动较缓或者静态的湖(水体),采用一定覆盖厚度的抛洒模式。


  • 电话直呼

    • 0531-59534953
    • 15853110657
    • 13793177202
×
seo seo